谷爱凌:天生偶像,如此养成

不止有个好妈妈

中国体坛正在掀起青春风暴。

00后杨倩、孙颖莎和07年的全红婵刚刚在东京奥运上崭露头角,这几天的冬奥会,18岁的谷爱凌和17岁的苏翊鸣又红透半边天。

年轻运动员们代表中国体育的未来,未来可期,当然是一件好事。在这片未来当中,谷爱凌又毫无疑问是最特殊的一位。

她的成长经历非同寻常、文体两开花取得傲人成就、又因国籍问题引起争议。这一切,都让这位刚成年的小姑娘披上了某种神秘色彩。

青蛙公主人人爱。在以一己之力搅动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流量池之后,围绕这位“天降紫微星”产生的诸多疑问随之展开:

完美无缺的人设几分真假;她并非出自体制内的培养,一帆风顺的成功之路能否复制、又是如何开拓的,难道只是因为有个好妈妈?

事实当然没这么简单。


01

外卷击败内卷


这几天谷爱凌的各种物料已经刷爆所有社媒和论坛,她的故事无需赘述。

总而言之,这是一位集超高智商、情商和运动天赋于一身的天才少女,具备所有成为偶像的先决条件。事实上,就算单纯从审美角度,她也已经足够吸引目光。

问题来了,天才如何炼成,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来滑雪吗?

对所有成功的运动员而言,勤奋都只是标配。何况谷爱凌刚在采访中说了,她一天要睡10个小时。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即便掌握再大的权力和财富,一天也最多拥有24小时。

而打造一个谷爱凌的关键,正是要在“时间”上做些文章。

人们在谈论谷爱凌时,大多会提起她那个无所不能的妈妈。谷燕家族的遗传基因里兼具智商和运动天赋:母亲任职交通运输部高级工程师,在上海交大就读时是女篮名将,父亲也曾在名校踢过足球队主力。

至于她本人,先考进北京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沈同教授。再在22岁赴美留学,拿到澳本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和生物学硕士学位,求学生涯几乎完美。

但最重要的转折,是她放弃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遗传实验室主管一职,选择去斯坦福攻读MBA学位。此后顺利进入华尔街投行,在雷曼兄弟工作多年后,1997年回中国成立了第一家风投公司。

翻开谷燕的履历一看,没人可以否认她是中国早期教育内卷成功的典范。但在女儿谷爱凌的人生道路上,谷燕却做出了更巧妙的规划。

首先她让谷爱凌在美国上学,一举摆脱了中国内卷的教育环境,同时利用中国高度发达的基础教育,反向对美国中小学生形成降维打击。

谷爱凌每年暑假都去北京海淀黄庄上奥数班,不能不说是杀鸡用牛刀。考虑到美国高考数学题只有小学初中难度,“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一年”其实并不夸张。

看看谷爱凌的成绩单:2019年用一年时间完成高中两年课程,提前一年从高中毕业;2020年在SAT考出1580的高分,收到谷燕母校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家学渊源和谷燕“用空间换时间”的天才策略之下,谷爱凌的学霸人设简直屹立不倒。顺便还能挤出更多时间练习滑雪。

话说回来,谷爱凌在保持文化成绩的同时在运动领域同样取得成就,这就是谷燕育儿之术更加了不起的地方:

将外卷进行到底——用中国教育卷完美国,再用美国教育卷中国。


02

为何不是美国梦?


谷爱凌在接受访谈时称,她每天要睡十个小时。乍一听很难接受,睡这么久还有时间练习吗?

这个小小的事实其实很值得思考。中国去年的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超过3亿人睡不好觉。日本平均睡眠在6小时以下的年轻人超过40%,常年和韩国竞争世界睡眠最不足的国家。

东亚三国都缺觉,又都在流行体育项目上难以取得重大成就,这是偶然吗?

全球顶级球星中,詹姆斯每天要睡12个小时,C罗严格遵照达芬奇睡眠法——睡觉分五段,每段90分钟。休息好才能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这对运动员来首是常识。

电竞选手则不适用于这个规则,他们一般按照凌晨睡觉下午起床的作息练习,也许这是中韩两国在大多数电竞项目上竞技水平领先欧美的原因。

睡眠是小事,但从中体现的是东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儒家文化将勤奋好学规定为学生最大的美德,我们都听过闻鸡起舞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故事。西方沿袭自古希腊的尚武精神决定了体育是精英教育的核心,睡得足才能更好从运动中恢复。

体现在谷爱凌身上,就是中美两国在校园体育发展上的差异。

比如,美国每个高中至少有一个带看台的奥林匹克标准体育场和几十支运动队,每个运动队基本每周要进行五天10小时训练和周末的比赛。而在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往往更受欢迎。

再比如,美国教师工资一般高于普通企业职员25%,其中体育老师待遇又是最好的,有时工资甚至高过校长。中国体育老师的职位吸引力,则集中体现在工作强度上。

谷燕在女儿的培养理念上突出一个素质教育,以至于谷爱凌成为通晓芭蕾、舞蹈、钢琴、声乐的全能战士。并利用自己业余担任滑雪教练的身份,对女儿在该项目上进行引导和指教。

最重要的是活学活用“嫁接”这个生物学知识,让谷爱凌在起步阶段就拥有比中美两国同龄人更高的成功几率。所以我们必须说,在世界冠军的成长之路上,这位母亲可谓居功至伟。

而谷燕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观条件上建立在她对中美两国教育体制透彻的了解。客观层面,则是美国发达的校园体育让谷爱凌有充分时间和机会接触、喜欢和练习滑雪。

这至少让谷爱凌得到了比中国同龄人更强壮的身体、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相对快乐的童年。至于她后来在运动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则更多要谈到她本人的天赋和努力。

然而,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并接受训练,之后还要回美国读大学的谷爱凌,却在2019年宣布将代表中国队征战北京冬奥会。

美国体育产业明明更发达,也更容易批量生产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运动明星,为什么谷爱凌要选择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出征?

这就涉及到一个令中国人民有些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03

中国需要谷爱凌

2008年,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力压美国高居榜首,国人无不为此欢庆自豪。

然而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提交的《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感到运动不足”的中国大学生比例高达65.58%。

美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中大学生或大学毕业占据多数,我国知名的运动健儿却往往是接受多年专业训练的人员,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为中国在世界大赛上赢得了无数荣誉,它改变了各国人民对中国人的认知,是中国崛起的象征之一,但我们也得承认它做不到的地方。

比如刚刚击败韩国队称霸亚洲的中国女足,运动员们在球场上奋力拼搏来的冠军值得所有赞美。但非要浇一盆冷水的话,其实这个亚洲杯冠军的含金量并不太高。

放眼全球,拥有女足职业联赛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中国始于1997年是最早的,美国是1999年,欧洲大多是2010年以后,日本则在2021年才正式拥有女足职业球队。

从国际足联的排名来看,近几年中国女足都排在15到20这个区间,2021年底是第19名,能拿亚洲杯冠军确实属于超常发挥,但总体来看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并不明显。

足球是全球商业体育价值排行中永恒的第一,但这往往指的是男子足球。中国男足已经亚洲垫底,并且在篮球、橄榄球、棒球等全球商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上,中国都不具有竞争力。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在七八十年代制定的奥运战略是正确的: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小巧难女少”的冷门项目上,从而提升金牌数量,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信。

如何改变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从校园体育上入手。

校园体育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它一方面培养起孩子们对体育终身保持的热情和爱好,一方面为商业体育培养广泛的潜在运动员和观众。

比如中国虽然有14亿人,但足球人口只有2万,而法国有220万、日本有100万、韩国也有60万。这让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无论在商业化程度还是竞技水平上,都无法和其他国家同日而语。

理解了这个逻辑,谷爱凌的流量密码就差不多水落石出了:

滑雪作为贵族运动缺乏群众基础,即便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美国商业体育层面考虑,受欢迎程度也一定不及橄榄球、棒球、篮球和冰球四大体育联盟。

而中国一方面是谷爱凌的故乡,有她最爱的亲人和美食。回归祖国既圆了故土情节,也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流量明星在中国演艺界不是什么赞誉,但放到体育界又是另一回事。

在申奥之初,中国就做出了以冬奥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决策。此时这么一位全球顶尖、外形姣好又政治正确的滑雪运动员,从官方角度来看,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全民偶像。

就像她自己说的,“不喜欢我,是你们的损失”。中国如果没有谷爱凌,一定是巨大的损失。


04

结语


谷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可以拼凑,人生不能重来。对谷爱凌来说,2月8日应当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一天只是个开始,她在中国的运动生涯一定会相当璀璨。

这与幸运无关,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顶尖的竞技水平之外,还有完美的性格以赢得无数人的喜爱,良好的情商应对媒体的刁难。

另外,在中文互联网日益乌烟瘴气的今天,谷爱凌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她自信、强大、幽默,无论是否出自本愿,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她成为新一代的女权主义代言人。

因为,青蛙公主不需要王子的吻,她的存在本身,已经足够写成最美好的童话。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